产品中心

【48812】国际博物馆日|13米的八大山人《河上花》全卷呈现天津

时间:2024-05-23 18:38:26 来源:产品中心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揭晓的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中,天津博物馆“河上花:我国花鸟画之道”当选出境展精品推介项目。

  5月18日,“河上花——我国花鸟画之道,1368-1911(归国报告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幕,展览以赴美展为根底,展出55件/套明清花鸟画藏品,其间八大山人名作《河上花图》卷,长达13米的画面部分悉数打开。

  2023年“河上花:我国花鸟画之道1368-1911—收藏珍选萃”分别在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我国美术馆及圣塔芭芭拉美术馆展出。是天津博物馆有史以来赴外文物数量最多、准备时刻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交流项目。自展览启幕以来,参观者川流不息,反应火热。国外参观者在赏识精巧宝贵的我国花鸟画真迹的一起,深深感悟到东方“寄情于物”的艺术办法和包含其间的我国才智。

  为回馈国内广大观众朋友,在标准做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河上花——我国花鸟画之道,1368-1911(归国报告展)”选取天博在美展览的55件/套明清花鸟画藏品,包含了明代院体画、吴门画派、金陵画派、四僧、恽派、扬州画派、海派等重要画派、重要画家的有代表性的花鸟画著作,呈现给家园观众。在人文历史背景下,讨论天然国际与我国人的日常日子和社会习俗之间的联系,叙述我国画“涵义兴寄”的创造传统及其间包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其间,作为该展魂灵的八大山人名作《河上花图》卷,长达13米的画面部分悉数打开,画家自题的《河上花歌》则以喷绘的办法展现在文物后方。

  款署:蕙嵓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致六、七、八月,荷叶荷花完工。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八大山人。

  画面中,卷首绘荷花三四茎,疏疏落落。继则繁密成片,荷茎横斜。荷花或含苞或盛开,姿势各异,朝气繁荣。后半段绘岩石兰竹,坡石流泉。全卷起伏跌宕,天衣无缝,宛如一首华美的乐章。画家以汹涌的热情,纯熟的技法作适意荷花。翰墨交叠,浓淡互破,洇润渗化,清气满纸。荷花用笔清圆,荷茎以中锋写出,笔力内蕴,如绵里裹铁。坡石用拙笔枯墨勾皴,苍润淳厚。

  荷花体裁在八大山人的传世著作中占较大的份额,可见他对荷花情有独钟。此幅荷花,归纳而逼真,翰墨纵逸蕴藉相兼,与陈淳、徐渭的适意画法并不相同,可谓将我国水墨适意技法发挥到极致,可谓八大山人的创作。画幅后画家自题行草书河上花歌。款署中丁丑为康熙三十六年(1697),画家时年72岁。

  其他要点展览还包含吕纪《四喜图轴》、徐渭《鱼蟹图卷》、郑燮《山顶妙香图轴》等。

  吕纪(约1439-1505),字廷振,号乐愚。鄞(今浙江宁波)人。弘治年间被征入画院,供事仁智殿,官至锦衣卫指挥。擅画花鸟,近学边景昭、远宗南宋“院体”风格而略有改变。多以凤凰、仙鹤、孔雀、鸳鸯之类鸣禽为体裁,杂以花木草石,俱有气愤。亦作水墨适意,笔势劲健豪放。与林良齐名。

  绢本设色绘禽鸟于雪景山石、瀑流之间。作者适意勾勒与水墨适意融为一体,所绘的禽鸟用笔简括逼真,绘声绘色,并颇具气势,坡石用斧劈皴,翰墨爽劲。绘画遭到林良适意花鸟风格的影响。

  我国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涵义吉利、喜事、好运。“四喜”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常见体裁,涵义福、禄、寿、喜的吉利之意。

  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青藤白叟等。善诗文,工书法,擅花卉、山水、人物。其绘花鸟善以水墨适意为之,用笔狂放,翰墨改变多端,对后世影响巨大。

  此卷分两段,以一诗配一画,是徐渭最常见的画面安排办法。前段绘芦蟹,芦草、柳叶笔法详尽,松动,水墨的浓淡操控描画出螃蟹,浓墨画深色甲壳显出坚固的质地,浅墨画出螯爪的通明质感,作用天然生动,爪尖以细劲的墨笔挑出更是点睛之笔。两段绘画各自独立却用若有若无的水波连缀,可见作者独具匠心。跟着水波渐密,一尾鲤鱼正翻飞于浪尖,作者仅绘出上扬的鱼头和鱼尾,就将鱼儿行将跃出水面的瞬间凝结笔端,几簇墨点表现出水花四溅的作用,画面作用飞扬活动,真若有“寒腥”扑面而来。

  画家不拘泥于形似,而是以狂草、泼墨之法直接绘出物象,用笔纵意狂放,水墨淋漓,构图简练。整卷以物托志,涵义深远,耐人寻味。

  孙杕(生卒年不详),字子周,一字漫士,号竹痴,钱塘(今杭州)人。约活动于明末清初,与陈洪绶一起。

  此图于山石之间绘标志富有合座的玉兰与海棠,构图高雅,笔致工巧,设色浓妍,金碧辉煌。选用双钩廓填法及烘染法描绘花、叶的不同姿势,生动逼真,反映出画家超卓的写生技巧。

  樊圻(1616-1694年尚在),字会公,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金陵八家”之一。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山水用笔工巧,善于墨色烘染;花卉勾勒工稳写实,设色轻淡。

  樊圻的花卉画以适意精密勾勒见长,此件著作则有没骨适意之法,翰墨率逸,较为共同。在花、石的画法上或勾皴,或没骨,二者天然结合,可见作者绘画功力深沉。图中以水墨染就的秀石形象最为杰出,作者在浓重的墨块间留以空隙,表明石块间前后联系,足见匠心。

  所绘梅花、山茶、水仙是我国传统物候“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小寒节气对应的花卉,因而龚贤在题句中有“别有岁寒友”的诗句。

  冷枚(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清雍正、乾隆间(1678-1799)。字吉臣,号金门外史,一作金门书史。胶州(今山东胶县)人。焦秉贞弟子。善画人物,尤精仕女,兼善界画。画法学乃师,工中带写,工巧净丽。是康熙时期闻名的宫殿画家。

  此图绘一只贵重小犬蜷坐在花阴之下。此小犬与《春闺倦读图》轴中所绘小犬简直彻底相同,只是在毛发的颜色上略有差异,应是照本所绘。只不过小犬在此作中以中心造型呈现,毛发描写的愈加详尽入微,眼睛也绘出高光,更为逼真。画家自言仿徐熙笔法,山石上的苔点便是以徐熙所创的“落墨法”绘出。

  图绘一对白头翁栖落于桂花树上,顾盼生情,绘声绘色。一簇芙蓉花竞相敞开,鲜艳妩媚。白头翁、芙蓉花、桂花,涵义白头到老、荣华富有。这种以所绘体裁的谐音涵义、期盼富有吉利的办法,在传统我国画选题、立意办法中比较多见。

  此图画法兼工带写,以适意笔法绘坡石、树干,以石青点苔。桂花双钩敷彩,芙蓉花为“没骨法”,叶子则工中带写,叶筋以淡墨分配花青勾勒而出,颜色鲜艳,画面精美。

  款署: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乾隆戊寅鹤洲年学长兄正,板桥道人郑燮写。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在山东潍县任知县,因被诬告而罢官,后到扬州卖书画为生,并揭露粘贴“笔榜”标明书画润金,人争购之。郑燮以画竹、兰、石著称,传世著作亦多为此类体裁。其笔法直接取法于石涛,又从徐渭、高其佩等人处得其笔意。取舍构图崇尚简练,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放。墨竹改变多端而自成一格,造型以简、瘦为上,干枝细之又细,然细而不弱;叶少而肥,以增强竹子的苍翠旺盛之感。书法名“六分半”,纵横参差,整整斜斜,如“乱石铺街”,独树一帜。

  此图以水墨画危岩及丛生于其石缝中的兰、竹。所画兰、竹均用重墨,而画石则用淡墨,构成激烈的比照。兰草与竹叶笔力虬劲,爽性劲爽,显示出繁荣的生命力。

  得益于天津博物馆上一年更新的新展柜为超高透光低反射的夹胶玻璃,展陈空间更为优化,合作“见光不见灯”的灯光设计,在安全范围内,最大极限拉近观众与文物的间隔,复原文物细节与颜色,增强视觉感触和沉溺式观展体会。展现办法愈加新颖。为了最大极限地使用展线,将赴美展出的悉数展品展现给国内观众,天津博物馆初次选用了将册页形制的藏品使用展板上墙的展现办法,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展体会。

  5·18博物馆日上午,天津博物馆将面向大众推出“文博讲堂”特别活动。到时,闻名美术史学者朱万章以及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李凯应邀以对话访谈办法环绕“明清花鸟画艺术”主题进行深度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