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张静:桂花吹断月中香——“千古诗情日日新”之十四
时间:2024-07-17 01:30:51 来源:产品中心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因被卷进“牛李党争”政治旋涡,备受架空,终身窘迫,沉迹下僚,英年而卒。
李商隐诗中有一类,是从诗句中摘出来两个字作为一首诗的标题,这类诗也可视作无题诗。作于大中五年(851)秋的《昨晚》诗就归于这一类。
“不辞鶗鴂妒年芳”,“鶗鴂”,便是杜鹃。它一般在暮春时节开端啼叫,而它啼鸣之时,正赶上百花开端凋谢,春天就要完毕的时段,这本来便是天然现象的偶然,本来花落与鶗鴂鸟的叫声之间没有一点的因果关系,但诗人却可将两者发生联想。屈原《离骚》里边说,“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说的便是鶗鴂鸟一叫,百花凋谢,春天远去,所以古人有“鶗鴂雕卉”这样一种象喻。
关于鶗鴂雕卉的诗文有许多,比方《后汉书》里,《张衡传》中说,“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便是鶗鴂一叫芳华不再了。鲁迅先生早年请乔大壮先生为他在北京的书屋题写过一副联语——“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望崦嵫而勿迫”是《离骚》里边的原句:“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说我期望能够调理好自己的节奏;后一句“恐鹈鴂之先鸣”,是指韶光匆促,时不我与,所以这副联语是鼓励自己要抓紧时刻。这儿李商隐说“不辞鶗鴂妒年芳”,便是说鶗鴂鸟一叫,百花都凋谢了,花期时刻短,你我的人生也有限,这种年命如流的悲痛我能了解和领会,我都不怕。
“但惜流尘暗烛房”,可是,我真实感到苦恼难以接受的是什么呢?是“流尘暗烛房”,这个烛是入声字,能够读为时刻短的四声。蜡烛有一个蜡芯儿,在燃亮时蜡芯儿周围有一个像心房相同的空间称为烛房,烛房标志着光亮,预示着温暖。李商隐说咱们每一个人心中本来都存有光亮和温暖,可是在尘俗红尘的磨炼中,慢慢地都变成了一个外圆内方的人,正如朱自清先生《夜坐》诗中所云“圭角磨堪尽,胸怀惨不温”。咱们这心头一焰、光亮之源都被流尘给熄灭了,流尘便是尘土,代表着尘俗中不平缓浑浊,心思无人了解,不光无人了解,而且还被尘土遮暗了,这真是悲痛。花期时刻短,人生有限,犹可说也。可是,在这时刻短的终身中,咱们终究有没有持守得住心中的光亮,咱们有没有忘掉自己的初心,这才是诗人更深层次的醒悟和检讨。
诗中用了一个层进句式——“不……,但……”,此句式并非李商隐自己的首创,在李商隐之前也有人用这样的语句,比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楼房),“不吝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作为歌者,我扮演的时分全情投入,嘹亮昂扬,非常辛苦,可是我能接受这份辛苦,在所不吝,真实让我感到哀痛、没办法接受的是即便自己做出了经心的投入与尽力,仍然没有一个知音能真实听懂和赏识我的音乐,这才是我心里的悲痛。“不……,但……”是一个递进句式,表达更深一层的悲痛。
“昨晚西池凉露满”,“昨晚”是经常在古典诗词中呈现的一个意象:“昨晚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殿前曲》);“昨晚星斗昨晚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晚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房,望断天边路”(晏殊《蝶恋花》);“似此星斗非昨晚,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昨晚”能够有多种解说,既能够说是昨天晚上,也能够泛指早年,乃至还能够指代梦境。“西池”这个意象不只有池水寒凉之意,而且还有“西”这个方位名词。传统意义上,西方是代表秋天,是代表萧条寒凉的。“昨晚西池凉露满”,昨天晚上在西边的水池旁,降了许多凉露,因为时刻聚积,露珠凝集。“桂花吹断月中香”,传说月亮中有桂花,北风劲吹,从月亮上的桂花树传来的这种芳香被吹断了,也是在说心中这种夸姣神往消失不见。末句实践次序应是“吹断桂花月中香”,为合律而倒装。“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朱熹《咏岩桂》)的桂花,因其细密之姿、洁白之态、浓郁之芳香,被誉为“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传说每至中秋,嫦娥会将桂花撒向人世,故宋之问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灵隐寺》)之句,是一个非常夸姣而浪漫的场景。别的月中桂树还会引发“金榜题名”之联想,出处是《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怎么?’诜对曰:‘臣鉴贤能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描述特别拔尖的人才,比方取得很大的成果或很高的荣誉。但李商隐却说,昨晚的风露太重,把月中的桂香都吹尽了。月中香尚能吹断,人世的清香天然更无处可寻。“断”字,着笔极重,失望中带有一种巨大的隐痛。全部夸姣的东西都被摧毁了,一点的期望都没有了的那种百般无奈之意。这真是写得极悲痛、极悲痛的一首诗。(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