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第一波桂花香了!这些诗浪漫了成都的秋
时间:2024-07-14 21:23:16 来源:产品中心
天高了,风凉了,头一茬桂花也香了成都的早秋,到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华西秋雨,如一位睽违已久的老伙计,按时拜访。四川省已于8月21日进入秋旱季,秋雨开端期比终年偏早16天。这意味四川区域包含成都已进入秋雨绵绵形式。立刻就要降临的白露节气,也代表着仲秋时节的开端。夜雨敲窗,“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于案头茶烟袅袅间氤氲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个时节,归于怀念,归于游子。
且将思绪投向前史深处。成都的秋,在杜诗沉郁,在陆诗豪宕,在丹桂飘香,在芙蓉盛放。一同走进成都的秋天,感触画中有诗,留住这个隽永的时节。

1200余年前,也有一位游子来到成都,他便是杜子美。浊世中,这是历尽苦难的诗人时间短的一段安定日子,他在浣花溪畔筑草堂,于此卜居、会客、吟咏。浣花溪潺潺流过,能够流觞曲水,能够濯缨濯足,多少诗句于兹凝练成传世经典。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或许是杜诗中关于成都之秋最著名的片段。一个秋雨冥冥的黄昏,咆哮的秋风卷走了诗人草庐房顶的茅草,茅飞翻卷,撒遍溪畔。此情此景,或许唤醒了诗人流离失所的回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全国寒士俱欢颜。”由本身遭际,推之于全国寒士,于困厄之中,仍心存大爱,己溺己饥,这正是诗人的巨大之处,杜诗也因之而沉郁顿挫。

更多的,是晴和的秋日。在成都的秋天,杜甫呼朋唤友,策杖远游。他到锦里先生家登门拜访,度过了难忘的一天。“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秋天锦江水深不过四五尺,杜甫和锦里先生一同泛舟玩耍,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秋水泛舟,自有渔翁之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门师徒当年的悠游之乐,于兹复现。“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日影西沉,在白沙翠竹的江村美景之中,主人长行相送,两人好像意犹未尽,不觉一轮新月初升,于欢然忘机之中,一首《南邻》就此吟成。

400余年后,同一份诗情,在另一位游子笔下传承。“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慰司参议官,骑驴入川。
他字务观,号放翁,“游”与“放”二字,好像是诗人终身命运的描写。在成都,他“幅巾藜杖北城头”,他有“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的豪情壮志,但困于实际,数经蹉跌,“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从前志在四海,现在只要寒螿(jiāng)为伴,几何寂寥,几何无法。但也何妨“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于贩子里巷之间呼朋唤友,觥筹交织之中,笑谈平生,能够忘忧,能够为乐。

成都或晴和或温润的秋日,给游子带来安慰,让他们找到精力的故土,杜甫亦然,陆游亦然。
陆游从入蜀到东归,在四川待了九年,他深信自己“前生定蜀人”,把成都称为“吾蜀”。“锦江秋雨芙蓉老,笠泽春风杜若芳。归去自佳留亦乐,梦中何处是吾乡。”秋雨润城,打湿了锦江岸的木芙蓉。再回想沐浴在故土春风里的杜若花,时空在秋雨中交织,烟雨毛毛中,似乎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梦里,不知何处是异乡,何处是故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诗人笔下,秋天的一草一木皆有厚意。成都之秋的诗意,沁润着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初秋的丹桂,仲秋的芙蓉,晚秋的银杏,是独归于这座城市的秋色。
芙蓉花又名木芙蓉,原产我国,叶大丛生,秋天开花,花形大气,在四川、云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均有散布,而以成都一带培养最多,前史最为悠长。蜀后主孟昶主政时期,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成都故得名“芙蓉城”“蓉城”。1983年,芙蓉花成为成都市市花,尔后每年芙蓉花展践约而至,观者如潮。

赏芙蓉,是赏其怒放之晚,敞开之盛。成都的秋花,以芙蓉为首。从时序上讲,芙蓉花算是这个城市一年里最晚敞开的花。正所谓“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芙蓉花期长,9月底将零零星星地敞开,到了10月,才大面积怒放,好像苏东坡所说的“千林扫作一番黄,只要芙蓉单独芳”。仔细看,芙蓉凋谢时,树下的花瓣不多,而都是一朵一朵的落花。

“一扬二益古名都,禁得车尘半点无。四十里城花作郭,芙蓉环绕几千株。”清代诗人杨燮写下《锦城竹枝词》一诗,也诠释了芙蓉花开锦官城的美景。早在唐代,长居成都的女诗人薛涛就有诗句“芙蓉新落蜀山秋”。薛涛亲身规划和督造的薛涛笺,是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造而成,被誉为唐代名笺纸。

天府芙蓉园芙蓉花开时,粉似彩霞,一天三色,各有不同,晨曦粉白、当午艳红、落日淡紫,大朵大朵缀满枝头,好不美丽。

成都市植物园除了秋天有芙蓉可赏,本年春天,这儿引种的“非洲芙蓉”也开得惹人喜欢,尽管此芙蓉非彼芙蓉,但仍旧给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成都文化公园内的支矶山因山上有支矶石而得名,山顶设有一座爱心雕塑,夜间山顶灿烂灯火与湖中亭遥遥相望。芙蓉花开时,如霞。

在成都的清秋,起个大早,来到公园,泡一盏茶,读一卷诗。天空悠远清澈,草木葱翠可喜,日子的诗意,待你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