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动态

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固原市推动气候康养产业高水平发展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5-10-19 05:10:34 来源:咨询动态

  《宁夏固原市推动气候康养产业高水平发展建设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固原市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生态类型多样,气候冷凉湿润,空气清新洁净,昼夜温差较大,适宜发展涵盖避暑康养、氧吧康养、森林康养、高山康养、冷凉农业、道地中药材、气候疗法、气候文旅、气候旅居等业态的气候康养产业。为深入贯彻习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气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及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署,推动固原市气候康养产业高水平发展,促进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建设,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健康气象、“康养固原”工作部署,将气候康养产业纳入发展规划,依托固原市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实施气候康养产业“五个一”试点建设,全方位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功能,建立健全服务政策标准,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内涵。到2028年,将固原市精心雕琢成西北一流、全国知名的气候康养福地和避暑旅游胜地,吸引全国各地更多的游客、人才来固原康养、休闲、旅居、投资、兴业和生活,让气候康养产业成长为支撑固原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试点,探索可供复制的政策、制度、模式和标准,为西部地区培育发展气候康养产业贡献固原方案和智慧。

  ——制定实施一组气候康养政策制度标准。从监测评估、区划建设、科技服务、产业融合和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建立气候康养产业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气候康养资源监测、调查、评估、区划和保护等行业监督管理职能,引领气候康养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出台有关政策或制度文件1件,立项技术标准2项以上。

  ——探索建立一项气候康养资源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科技引领、产业融合”的气候康养资源价值实现工作机制。基于气象、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多元数据,开展气候康养适宜性评估,核算气候康养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

  ——打造气候康养一方福地。普查固原气象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独特气候赋予的优良生态、中医药、农产品、文化旅游等资源,开发并打响森林浴、“元气包”等10余种气候康养产品,建成5个以上冷凉气候农产品打卡点、2条以上“气候生态康养休闲产业带”。

  ——构建一套气候康养科技服务体系。建立集气象景观、物候变化、道地中药材等多元观测预报服务于一体、区市县三级多部门联动、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科技服务体系,助力“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企业价值链”三链融合发展。花期预报准确率达65%,云海预报命中率40%;开发雾凇、雨凇、观星、红叶、滑雪等5类以上专业预报产品。

  ——推进气候康养一对能力建设。实施气候康养资源开发能力提升工程,突出气象景观、中药材养生、农特产品等发展需求,构建康养资源气象监测网络,发展气候康养专业预报和增雨、防雹、消雾等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提升气候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和不利气候因素人工干预能力。气候资源监测站网由7.5公里加密到6.5公里以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增加到9种以上、科学试验达8类以上。

  (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一是形成一组气候康养产业政策制度标准。建立完善气候康养产业政策、制度、标准,强化气候康养资源监测、调查、评估、区划和保护等行业监督管理职能,引导和保障气候康养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二是建立一套气候康养资源价值实现工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科技引领、产业融合”的气候康养资源价值实现工作机制,推动气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建设胜势。

  1.构建全域气候康养资源一张图。深化气候康养资源动态监测分析和详查,绘制全域气候康养资源本底和实物量资产一张图。编制气候康养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评估报告,为康养产业规划提供科学决策建议。

  2.打造“红色研学+绿色生态”气候康养产业带。在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六盘山气象站等地建设“红色+气候康养”研学实践基地,开发相关研学线路及精品课程。招募志愿者开展气候康养体验与效果评估。建设2条以上气、文、医、商复合集聚的“气候生态康养休闲产业带”。利用高山薄氧、冷凉、空气洁净等特点,举办山地越野赛等赛事,形成“气候+运动+养生”融合模式。

  3.构建“气候+中医药”传承创新产业体系。发掘古代医学典籍和历史气候资料中的“固十味”道地中药材气候品质优势。开展六盘山黄芪品质精微气候区划。开发黄芪系列饮品食品、杏仁果酥、沙棘原浆、刺五加菜、芍药粥等药食同源产品和“元气包”等伴手礼。设置皇甫谧针灸体验项目,弘扬皇甫谧四时针灸文化。

  4.挖掘特色农产品的气候禀赋。建立实施六盘山区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标准,赋予固原“六盘山冷凉蔬菜”“西吉马铃薯”“彭阳红梅杏”“原州西兰花”“冷凉菌菇”“谷雨甘蓝”“寒露荞麦”“霜降萝卜”等特色农产品“气候身份证”,争取进入中国天气节气时令食材供应名录。依托主题性旅游集市、康养市集和标准化种植基地等载体,建设5个以上气候优势特色农产品打卡点。

  5.发现自然气象与人文交织的诗画之境。推出六盘云海(瀑)、盘山晓翠、雾锁烽燧、泾源雾凇、峡谷弹筝、东山秋月、西海春波、云根雨穴、瓦亭烟岚、须弥松涛、雪浴丹霞、北联灵湫、朝那湫渊、萧关烟云等特色气象人文景观目录和气象文化标识。做强“春赏醉美花海、夏享爽爽清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水墨画卷”四季旅游线路。申创中国气象局、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避暑旅游路线.

  深挖气候资源禀赋,做响“天然氧吧+中医康养+城乡旅游”,开发森林浴场、中医药保健、特色美食康养等产品,建立半小时中医药健康圈和一刻钟文旅服务圈。推动气候、文化与康养业态深层次地融合,挖掘健康服务、养生养老、旅居旅游和教育培训等文化渊源,厚植气候康养产业文化根基。制作固原气候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短片,多渠道宣传推介。加强气候康养形象保护,建立授权使用、质量监督等管理制度。(三)加快气候康养科学技术创新行动

  门联动、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企业价值链”三链融合发展。加快气候康养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强气候康养跨学科创新团队。8.

  “气象数据要素×康养”赋能行动,深化气象、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医疗健康等多源数据协同复用和融合创新,催生气候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业态。开展气候康养与旅游数智气象服务关键研发技术与应用。推进气候康养国际认证,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探索推进健康气象、空中水资源开发等领域科技和产业合作。(四)实施气候康养资源开发能力提升工程

  丰富气候康养预报服务产品。开展天气气候、生态环境、疾病健康等多源数据融合研究,构建人体舒适度、露营气象条件指数等气候康养指数体系。制定疾病气象风险预警指标,编制敏感性疾病气候康养分析报告。依托智能网格预报构建气候康养预报预警模型,制作发布气候康养预报预警产品。开展六盘山云海(瀑)、雾凇、花期、红叶、滑雪、果蔬采摘期等专业气象预报,助推全域旅游。

  “山”“河”“气”“园”打造葫芦河沿线等万米中医养生步道,建设“本草拾趣园”。推进康养型、生态型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与科学试验,提高人工干预局部气候康养因素能力。(五)制定实施气候康养产业政策制度标准

  研究制定促进气候康养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有关政策或制度,强化气候康养资源监测、调查、评估、核算、区划、保护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评估确认等行业监督管理职能。推动有关技术标准立项2项以上,强化标准实施应用。13.

  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框架内,完善并落实财政、税收、土地、金融、市场监管等综合支持政策。支持发展康养产业相关气候友好贷、气象指数保险等专项服务。依托原州区气象站,争取设立实行气象部门与原州区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的原州区气象局。三、保障措施

  政府和市气象、卫健、发改、财政、文旅、科技、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年度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分工,注重联动协同、资源整合和督导落实,强化项目、科技、土地、医疗、数据等各类要素保障,推动气候康养产业高水平发展取得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机制性成果,确保全国试点目标如期实现。附

  (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科学技术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配合

  (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科学技术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广电局、气象局、宁夏六盘山旅游集团配合

  (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气象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地方志研究室配合

  “六盘山冷凉蔬菜”“西吉马铃薯”“彭阳红梅杏”“冷凉菌菇”“谷雨甘蓝”“寒露荞麦”“霜降萝卜”等特色农产品“气候身份证”,争取进入中国天气节气时令食材供应名录。■

  (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文化旅游广电局、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

  (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六盘山林业局、气象局、宁夏六盘山旅游集团配合

  “天然氧吧+中医康养+城乡旅游”,开发森林浴场、中医药保健、特色美食康养等产品,建立半小时中医药健康圈和一刻钟文旅服务圈。■

  (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六盘山林业局、气象局、新闻传媒中心、宁夏六盘山旅游集团、地方志研究室配合

  “气象数据要素×康养”赋能行动,深化气象、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医疗健康等多源数据协同复用和融合创新,催生气候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业态。■

  (区)人民政府、市数据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府外事办公室配合

  (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科学技术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生态环境局、数据局配合

  开展天气气候、生态环境、疾病健康等多源数据融合研究,构建人体舒适度、露营气象条件指数等气候康养指数体系。加强天气特征情况对相关疾病康复的研究,深入开展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康复气象条件预报机理研究,研发哮喘、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高温中暑等疾病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发布气候舒适度、等多种气候康养指数监测服务产品,加速推进

  (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化旅游广电局、林业和草原局配合

  (区)人民政府、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工作局、气象局、国家税务总局固原市税务局配合